文章

《一個都不留》書評

圖片
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 出版:台北遠流 初版:2003 ISBN:9789573266815 坦白說,這個被大眾奉為克莉絲蒂經典之一的著作,看後著實不敢恭維。 本書開宗明義運用最典型的本格推理格局:要在與世隔絶的荒島上,找出10個滯留在島上、互不相識的人當中誰是兇手。隨著時間流逝,這10個人按著古老童謠中的預言順序被殺,而餘下的人為了保命想要趕在自己遇害前把真兇找出來。至於行兇的動機樸塑迷離,卻似乎是某位正義偏執狂要把一些他/她認為害死了其他人卻消遙法外的人士「正法」,於是把所有人騙到島上來執行處決——包括兇手自己。 誠然,要把這種佈局以讓人心服口服的方式完成絶非易事。在此以後有很多著名推理作家以近乎相同的設定創作案件(如《殺人十角館》),效果都並不理想;可是老實說,即使這個所謂經典推理故事最後的解謎亦不令人信服——至少就本人而言。 警告:後面劇透、有雷! 劇情用了一個令人十分不爽的煙幕:兇手提早裝死掩人耳目,並和一位在場醫生合謀,以證實其死亡,然後誤導讀者在餘下的生還者中去猜度。這種手法運用失當不但不顯得高明,還會令讀者覺得反感。首先,故事中的兇手能裝死至其他人把他/她的身體抬走的時候也感覺不到其呼吸,本身就是匪夷所思;再者,故事標榜除了管家夫婦以外,所有人在島上遇見之前一概互不相識,因此讀者應可合理推論不會有合謀的情況發生。然而實情卻是,「單純」的醫生竟然會以為能協助破案而配合兇手的裝死計劃,還要冒險獨自一人和兇手見面,實在侮辱醫生的智慧。 單單就上述這點而言,整個故事的謎團設計已經失敗了。又即使撇開這麼牽強的情節不予批判,若純純從排除法的角度去推理,也不能導出該人是唯一可能兇手的結論。換句話說,要創作另一個結局把兇手推給另一人似乎也沒難度(甚至更合邏輯)。 出人意表的結局故然是推理小說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但必須言之成理方能令人欣賞。若為了前者而犧牲後者,只會變成嘩眾取寵而已。遺憾地,我認為本小說仍不能倖免於此。

《論盡星航——由空想的科幻奇譚到切實的星際移民》書評

圖片
作者:李逆熵 出版:格子盒 初版:2018 ISBN:9789887803980 說實在的,很久也沒有讀過李博士這麼引人入勝的著作。這種感覺就像回到最初閱讀他的科普書《科學充內行》一樣,內容精彩充實、章節編排有序、文章知識含量豐富又不失幽默風趣的想法。 書中開首介紹有關太空航行的基本概念,先釐清了星際航行的定義,然後探討以現行技術進行星際探險的方法以及所遇到的各種困難,當中包括速度上的提升、物理上的極限、漫長歲月對太空旅行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戰、以至於整個星際航行的道德倫理問題等等。到最後,本書以人類在太空中的地位為何作出思考,探討星際探險在人類文明上的意義。對熱愛宇宙探知及科學幻想的讀者而言,《論盡星航》實乃上佳推薦。李博士被譽為「香港科普之父」,實在當之無愧。 順帶一提,書中的美工設計也是非常高水準,值得一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儘管本著作乃為多年前的修訂本,當中某些地方仍有些手民之誤,尤其是於開首幾章。希望本書有機會作再版時,這些錯誤可以得以修正。

Book review: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圖片
Author:         Stieg Larsson Subject:        Crime fiction Year:              2008 ISBN:             9781906694661 This book well deserves its reputation as being the best crime fiction for over a decade. It all began with outspoken Swedish journalist Mikael Blomkvist being sent to jail for allegedly defaming local tycoon Hans-Erik Wennerström. During this abysmal point in his life, retired national mogul Henrik Vanger approached him and invited him to Hedeby, a small, seclusive island in northern Sweden inhabited by the Vanger family. There Henrik offered Blomkvist a strange job - to solve the mysterious missing, or apparent murder, of his niece Harriet Vanger, happening over 40 years ago.  Lured by the exceptionally generous remuneration and Henrik's promise to help avenge Wennerström, Blomkvist reluctantly took up the task and started to investi...

《危機四伏》書評

圖片
作者: 阿嘉莎.克莉絲蒂 出版:台北遠流 初版:2002 ISBN : 9573246228 以推理小說最著重要的一項元素——意外性結局來看,本故事絶對稱得上經典之作。 故事從位於英國南部小鎮「懸崖山莊」(也就是本書另一個譯名)的年輕女主人瑪格黛勒.妮可.巴克利 (Magdala "Nick" Buckley,簡稱「妮可」) 在大偵探赫丘勒.白羅 (Hercule Poirot) 面前懷疑受到襲擊開始,慢慢圍繞著妮可身邊、可能向其下毒手的親友的偵訊發展。 警告:後面劇透、有雷! 然而,在白羅已經高調進行調查,以為兇手會收歛之際,前來陪伴妮可、她的遠房堂妹瑪姬 (Maggie) 卻似乎在被誤認為是妮可的情況之下遇襲身亡。白羅深深感受到挫敗,於是把妮可送到與外界隔絶的療養院,打算藉此暗中保護她,以便加緊調查各疑犯的背景和動機。正當白羅發現各嫌疑人都多少隱瞞了自己的一些秘密,卻找不著明顯的行兇動機之際,妮可卻吃了含古柯鹼的巧克力中毒,又差點喪命。於是嫌疑便明顯落到了染有毒癮、妮可的女性朋友弗雷蒂 (Freddie) 身上。 正當大家以為已經真相大白之際,白羅敏銳的觸覺讓他對所有蛛絲馬跡重新檢視了一遍,最後發現了令人萬分意外的結局:原來殺死瑪姬的兇手就是妮可本人,所有讓大家以為妮可差點被人暗殺的事件,都是她自編自導出來!妮可真正的目的,其實是想殺掉已經跟飛行冒險家兼鉅額遺產承繼人邁克.塞頓 (Michael Seton) 訂婚的瑪姬。瑪姬的全名碰巧亦是「瑪格黛勒.巴克利(Magdala Buckley)」,而早前塞頓寫給瑪姬的情信中也透露了他已立了遺囑,把遺產分配給他至愛的「瑪格黛勒」。由於塞頓早前已失踪了一段時間,妮可便利用這個名字上的巧合精心佈局,靜待塞頓的死訊確認時馬上對瑪姬動殺機,然後以塞頓未婚妻的身分出現,混淆視聽以便取得鉅額遺產。 這個出人意表的結局,實在不禁令人聯想起電影《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 裡的情節。然而考量到此小說是克莉絲蒂寫於1932年的作品,比後者早了足足超過六十年,卻已經有這樣的創意,實在不得不令人佩帶她的寫作才華。

《智看政策》書評

圖片
作者: 陳繼宇等 出版: 香港邦盟滙駿創意 主題: 香港政策;經濟政策 初版:2014 ISBN: 9789881505996 雖然書中沒有明言,但其實稍為資深的香港門薩會員都知道,本書的意念其實源自當年該會的特別興趣小組「智人飯局(Mensapolitan)」。本書的作者對香港的政策發展 都 十分關心 ,在「智人飯局」召集人陳繼宇博士邀請下投稿,發表自己對某些政策的見解,或純綷紓發一下內心感受。 撇開當年因出版此書引發的恩恩怨怨不提,本書一些文章確實為關心香港政策與社會發展的人士提供了一些頗有見地的分析。書中以頭三章節的文章最值得推介,當中筆者又尤其欣賞吳啟樟先生的《飲水思源:應否開拓其他供水來源?》一文,它將香港的水資源問題和對策有條不紊地羅列出來,十分獨到;另外,武陽博士對於本地電力市場的分析也頗專業,縱然筆者並不認同天然氣是對抗氣候變化的可取之選,但兩文都對認真思考香港可持續發展的人士具有參考價值。 政制方面,作者兼總編陳繼宇的《電子管治》一文探討了利用電子方式改善市民參與公眾諮詢的可行性,個人認為這個方向值得繼續深入研究;而鍾宏安先生的《民主3.0》一文更長篇幅地檢視了大部分港人最關心的政制普選問題,當中比較了不同的民主參政方式的利弊,更提出了逆向投票這個有趣的概念。另外,林偉梁先生亦以測量師的角度在城市規劃議題上提出了平衡發展與保育的務實方案。 唯一需要嚴厲批評的是Natalie Claire Kwan的文章。即使撇開政治立場,其《社會、中產、矛盾》一文對香港青年人充滿嘲諷,無的放矢,其邏輯思維卻甚為不堪。首先,她對中產定義為個人年薪50萬。根據這個定議,中產只佔全港人數百分之二十左右,試問何「中」之有?她解釋她心目中中產的定義是「懂得生活享受」;而我則不認為所有中產都「懂得生活享受」——反之亦言,端乎閣下如理解「生活享受」一詞。可是她卻在此大造文章,把喜歡喝拿鐵、泡沫咖啡的人歸類為「附庸風雅、羨慕中產」的人士,以此譏諷,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更甚者,她一方面好像很認同內地,說沒有中央政府的話香港政府連管治的資格都沒有,又大肆批評香港年青人比不上國內;另一方面卻又把問題其中之一的徵結解讀為「港人的內地妻子教出禮貌修養較差的子女」,思維和很多她所鄙視的反中港青同出一轍;另外,她一方面覺得年青人要求發展東北高爾夫球場是向「有錢人搶劫的共產...

《湖邊凶殺案》書評

圖片
作者: 東野圭吾 出版:台北獨步文化 初版:2004 ISBN:9861242619 本故事延續東野圭吾的創作才華,到最後才揭露令人意外的結局。 主角並木俊介因為懷疑自己妻子有外遇,突擊參加了一個為其繼子升學而在偏遠郊區、姬神湖邊別墅舉辦的親子學習進修營。四對父母、四個兒子、連同和他們一起來的補習老師津久見,是次進修營一共有13人。然而,當並木的同事兼情婦——兼外遇秘密調查員——高階英里子也突然冒昧來訪的時候,事情便急轉直下。並木原本約了英里子在與所有人一起晚飯後幽會,後來卻被告知英里子因為私下找自己的妻子美菜子攤牌,而被美菜子一時衝動殺害了。並木在傷心之時,卻發現大部分的家長都願意為美菜子隱瞞真相,合力把屍體處理掉,並向小孩保守秘密,不讓他們知道這件事。 雖然不大情願,並木還是接受了其他人的建議,把英里子的屍體於午夜沉進姬神湖中。儘管如此,他對大家如此通力合作,幫忙自己妻子隠瞞殺人一事還是感到大惑不解,甚至懷疑最熱心幫忙的一位、也就是別墅的主人藤間,就是妻子外遇的對象。此外,其中一位家長板崎君子向他透露的說話,也讓俊介了解到整個家長群體原本就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於是私底下展開調查,到最後果然發現整個事件背後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真相下面還有真相。 誠然,若從邏輯推理的角度來看,整個故事的情節著實有點牽強;但撇開這個不提,《湖邊凶殺案》的確能夠令讀者感受到進入重重謎團,到最後愰然大悟的那種樂趣。另外貫徹東野的風格,故事在敍述案件時也側寫了很多社會上的問題,包括家長的進入名校的執著、學校職員的黑箱作業、夫妻之間的不信任和小孩對父母的失望等等。

《流星之絆》書評

圖片
作者: 東野圭吾 出版:台北獨步文化 主題:推理小説 初版:2009 ISBN: 9789866562181 作為東野圭吾代表作之一,本書絶對實至名歸。 故事一開始講述有明洋食店家裡的長男有明功一,晚上瞞著雙親帶著弟妹溜出去看流星雨,回來之後卻發現雙親被殺害,一夜之間經歷鉅變。儘管二弟泰輔聲稱看到兇手樣貌,以及現場留下相信屬於兇手的雨傘,卻始終找不到兇手,而案件也隨著歲月消逝而變成懸案。 十四年後,三兄妹已經長大成人,他們一方面沒有忘記當年的父母被害,誓要找出兇手報仇;另一方面,出於自己是兇殺受害者、抱著社會虧欠了他們的心態,三兄妹漸漸以詐騙為主業,認為這樣是天經地義的補償。在一次偶然之下,他們竟然發現詐騙對象、洋食連鎖店「 戶 神亭」少東戶神行成的父親戶神政行,似乎就是當年殺害他們雙親的兇手,遂展開了服仇大計。以往在每次行動中負責施展美人計的妹妹靜奈,卻在接近行成的過程中動了真情,令情況變得錯綜複雜。 誠然,一代遣孤愛上殺父仇人兒女這種橋段並不新鮮,然而事件的發展到最後卻是出人意表。真正的兇手到了最後二十頁左右才揭露,結果令人詫異卻符合邏輯,成功演繹了本格推理的要素。但除了這一方面,書中對於主角三兄妹的心理的描寫方面亦很細膩,令讀者體會到他們為什麼會走上歪路,到最後又如何隨著事件落幕而決定痛改前非。令人感嘆的是,到最後連兇手似乎也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魔頭;他十四年來一直抱著這份內疚活著,到最後以死謝罪,本身又是一個悲劇。這種加害人同時又是受害者的情況,在東野的小說裡屢見不鮮,展現了社會派推理小說對人性不同面向的描寫。 藉得一提的是,2009年本故事曾被改編成的同名人氣電視劇,由人氣女星户田惠梨香飾演有明靜奈。本人卻覺得電視劇太多和主線不相干的情節,案件進展太慢;相比之下原著的節奏更精彩緊湊。